“五禽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保健养生功法,流传已近2000年,同为传统功法的八段锦、易筋经等大都渊源于“五禽戏”。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五禽戏能提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抑制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能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还能提高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五禽戏开运动医疗健身之先河,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作为健身气功在全国推广,2005年传统华佗五禽戏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毫州申报的华佗五禽戏名列其中。足见其所传承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鼻,汉族,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据史书载,华佗被曹操所杀时已年逾百岁,但是身体仍旧非常健康,容貌如同中年人一般,其弟子普桑在九十岁时也仍旧耳聪日明,齿发坚固,这一切都得益于华佗所发明的“五禽戏“的养生功效。
华佗编创五禽戏,有关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范哗在《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华佗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这套拳,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膊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鳓。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
五禽戏脱胎于中医医道,在养生方面与中医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医角度看,虎、鹿、熊、猿、鹤分属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乃是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器。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损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发展至今,五禽戏已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是根据“五禽”动作,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其中,有仿效“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志锻炼的,为内功型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来治疗疾病,如五禽拳等;还有以柔劲为主,讲究动作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总的来看,都是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
五禽戏在中医“治未病”服务中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1. 主动运动,以动治病;2. 整体运动,意气相随;3.辅助治疗,扶正达邪。五禽戏是一种主动性的自我调整,只有长期持之以恒地练习,可使筋骨强壮,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达邪,促使组织器官修复,恢复气血正常调和状态,平衡营养,协调脏腑,使得阴阳平衡,达到强身健体,益智延年。现在人们在发掘整理导引功法与药物配合应用,导引针灸与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也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门诊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