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南北朝时,南岳山中出了一个活神仙名叫邓郁,已经八九十岁了,但面容如四十岁,当地人都啧啧称奇。邓郁的传奇经历亦被人编成故事广传开来,甚至惊动了皇帝。于是,皇帝就派人到山中寻找邓郁。邓郁被找到后带入皇宫,皇帝就问:“听说你今年九十岁了,但你的容貌却如四十,可否将你的保养秘诀告诉朕?”邓郁说:“草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已经断谷三十多年了。每天只饮少量山涧中的水和云母屑。另外日夜诵读《大洞经》,至今容貌不改,并无什么神奇之处。”
由上面的故事,我们知道邓郁延年的关键是“断谷三十余年”,断谷是什么意思呢?断谷,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辟谷,又称“却谷”、“绝谷”、“休粮”、“绝粒”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在道教中非常盛行,认为其有轻身延年,祛病健身,美容益智的作用。
现今,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辟谷又走入了大家的视线,渐渐火了起来。从现代研究表明,辟谷一段时间的确可以强壮身体,恢复肠胃功能,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体重,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和降糖等作用,正如《抱朴子内篇·杂应》中所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由此可见,古人亦发现每年辟谷一段时间,会有身体强健,容颜美好,不易生病的现象,那么,什么是辟谷呢?
辟谷之法最早出现的文献记载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却谷食气篇》,即辟谷至迟在秦汉时已成为人们养生的一种方式,而后辟谷渐渐流行开来,成为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它被道教人士奉为成仙得道的一种途径,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之后,会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正如《大戴礼记·易本命》:“喜欢吃肉的人身体膘悍,喜欢吃五谷疏菜的人机灵有智慧,吐纳食气的人精神爽健而长寿,不食的人长寿不病。”
古代善好养生者大多即通道又通医,如葛洪、陶弘景、陈抟、孙思邈等流,在这些养生家的传播、发扬下,辟谷亦被引入中医,成为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正如《抱朴子内篇》中说“想要长生不老,必须胃肠中干净;想要不死成仙,必须肠中无滓渍宿便。”另外,在《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医学著作中都有很多辟谷饵食方。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经常饱食,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长期积累,就会形成毒素,这种毒素如果不清理,就会被吸入体内,对人体造成伤害,而辟谷可以使肠胃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休息,减轻肠胃的负担,有利于肠胃将积累的毒素排出,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
辟谷绝对不是完全不吃东西,断绝饮食!而是辟五谷!即稻、黍、稷、麦、菽,俗称黄米、小米、水稻、小麦、豆类等,即辟食人们日常摄入的主食,而是服用一些水果或者用药物制作成的饵食,如松脂、松叶、茯苓、天门冬、白术、地黄、黄精、人参、枸杞子等,用白蜜、羊脂等加工成丸剂或膏剂,做为辟谷时的辅助食品,这些药材本来就具有健脾益气,滋阴补血的作用,可以提供人体在辟谷时的营养需求。
当今国际上非常流行限食疗法、饥饿疗法、禁食疗法,这是一种被称为“绿色”疗法的自然疗法,与中国的辟谷术非常相似。研究表明,通过限食、禁食,可以明显延缓衰老,延长生命周期,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提高许多功能指标,减少慢性疾病的代谢危险因素。对一些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疾病如胃炎、结肠炎、高脂血、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
然而,辟谷一定要方法正确,否则会出现负作用,不但达不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人体原发疾病。如《却谷食气篇》,此书虽是记载辟谷最早的文献,但它也记录了因方法错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去(却)欲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昀(呴)炊(吹)之,视利止。”是指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需要用“呴吹”的食气法加以治疗。所以,在辟谷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并同时练习其它的健身法,如气功、胎息法、食气法等,切不可独自操作,年老体弱者更应谨慎。
作者简介:荆丽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助理研究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古籍整理及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研究
摘自顾氏文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