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页面:首页 - 健康服务 - 健康宣教

健康服务

灾后防疫

发布时间:2013-04-24 来源: 浏览量: 字号:【加大】【减小】 手机上看新闻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1.清洁居住环境

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区一定要在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组织好政府、军队、公安、卫生、宣传、运输等所有相关部门,大力发动广大群众,做好灾区急救与灾民安置工作。临时安置点方面,首先要搞好居住环境卫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搭建临时住所。灾区无数家园被毁,必须紧急调运房屋救助支撑材料和临时板房,或临时支撑帐篷及速建简易棚屋,给予灾民临时安身的场所。

临时安置点要选择地形较高,易于排水的地方,远离蚊子孳生和垃圾等污染源,严禁搭建在围墙、撕裂的建筑物旁,以免余震和长久浸泡坍塌造成二次伤害。帐篷设置区域最好设置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四周应设排水沟、防鼠沟,并在10 米内撒石灰等消毒剂和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棚内注意自然通风和阳光照射。二是正确处理粪便污物。对集中收治点、安置点和公共场所要经常性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和尸体,集中进行焚烧或掩埋。临时住所周围一定距离外可挖土坑简易厕所,厕所远离厨房和水源,经常加药杀蛆,漂白粉用量要按粪坑内粪便量的1/10 添加,禁止随地大小便;设置集中垃圾堆放点,及时清理垃圾,并对垃圾场喷洒较浓的含氯消毒剂。三是积极消灭蚊蝇虫鼠。灾区应重点实施对帐篷、窝棚、临时垃圾点、厕所等的蚊蝇、鼠类的消毒灭杀工作。地面可用军用“三合二”等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密闭空间选用杀虫剂进行滞留喷雾杀灭蚊蝇。居住区附近投放毒饵杀鼠。餐具要及时清洗、食物注意保藏,以防止老鼠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餐具。临时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挂好蚊帐,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

2.确保饮水卫生

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区的建筑物大面积倒塌、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集中式供水中断,分散式给水和农村给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短时期内无法找到适宜的、可供饮用的水源,人们不得不就近饮用各种卫生得不到保障的水,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等,从而可能造成居民肠道疾病的急剧上升。针对以上情况,为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首先是采取临时供水措施。除了修复受损供水管线的同时,震后初期应立即采取临时供水措施,如利用水车送水;将就近的公共设施(如游泳池)改为蓄水池,对池底与池壁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与消毒后,应急供水或者分散取水;水龙带输水,消防水龙带是帆布做的,输水时水带内呈负压状态,水带拖在地上,容易被人踩踏或车辆碾压,造成带中水质的污染。所以这种供水方式是不卫生的,主要用作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如冲洗厕所、街道等。其次选择合格水源加以保护。如果供水数量不足使用,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未受污染或污染较轻的水源,要尽早保护起来,例如居住区未污染的井水(有井台、井栏、井盖的更佳)、未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根据污染情况选接的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水源周围30米内禁止设置厕所、猪圈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彻底清理周围尸体和污物和消毒灭菌。取水应使用专用的取水桶。对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要派专人看管,并划定一定的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再次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用漂白精片消毒缸水、井水等,还可以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去除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鼓励群众喝热水,开水,不喝生水。

3.保证食品安全

灾害期间,灾区食品供应和灾民进食比平时更要加强监督引导,预防粪口传播,避免“病从口入”。一要保证食物安全。有些食物是不能食用的,如因地震砸死、洪水雨水淹死、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家畜和水产品;被洪水浸泡或地震、泥石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等;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这些食物通常携带致病菌,一旦食用,极易引发肠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二要抓好食品卫生。盛装食品的容器和餐具要经常进行卫生清洁、煮沸消毒和消毒剂杀菌,不能用污水洗瓜果碗筷;粮食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三要注意饮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用脏水漱口,清洁饮食环境卫生,清理尸体和排泄物,消灭蚊蝇。

4.做好个人防疫

灾害期间,灾区群众要做好个人防疫。一是保持卫生习惯。要做到勤洗手,清除手上沾染的灰尘和病菌,不能用脏手碰触眼睛、口腔、伤口等,以免感染病菌;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和洗脸水等,以免感染红眼病等出血性结膜炎。二是做好自我保护。家中有低龄儿童的,要经常用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等煎服,用以预防手足口病。天热每天喝点绿豆汤以防止中暑。外出尽量带口罩,不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过多逗留,住宿的地方注意通风。有条件的可小范围进行一定量体育锻炼,以保持在困难时期有足够的身体抵抗力抵御疾病侵犯。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三是杜绝接触传染源。尽量减少蚊虫叮咬、避免接触死鼠。个人防蚊可以在暴露的皮肤部位涂抹避蚊剂或使用驱蚊药,白天注意防蝇,睡觉注意防蚊;室内悬挂蚊帐,野外穿好裤袜,扎紧裤腿、袖口、领口,防螨类叮咬;不提倡露宿,如果需要露宿则应穿长衣长裤、袜子睡觉。老鼠接触过的物品一定要消毒,绝对不能直接碰触死鼠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

5.搞好尸体处理

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常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尸体的处理非常关键,处理不好会引发大规模疾病流行。尸体腐化分解后产生气体物质(包括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和液体物质(含硫醇、尸胺、腐胺、粪臭素及水等)。其中尸胺、腐胺、神经碱等多胺类化合物总称尸碱。尸碱与腐生菌所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人类中毒。一是确保自身防护。救援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工作。个人防护的目的是除恶臭、防中毒。在清理大量尸体时,要戴防毒面具或用活性炭过滤的防毒口罩。目前军队装备的各类防毒面具都能有效阻隔病菌,但注意及时更换滤毒罐。接触尸体的人员要带手套,穿着生物防护服、透气式或隔绝式防毒衣,摩托洗消器对安置点灭菌以防止细菌毒素沾染引起中毒。进行清理尸体操作后要认真消毒。另外,进行尸体清理工作的人员,必要时可进行接种免疫血清。二是做好尸体灭菌。对于人员、禽畜尸体,可用石灰水、黑色草木灰吸附尸体的发臭物质,也可用1%的二氧化锰与木屑混合吸附硫化氢等臭气,或者喷洒3%~5%的来苏尔。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消毒液混合喷洒,或直接使用军用“三合二”消毒剂,都能很快除臭与消毒。三是严格尸体火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运至火葬场焚化。如有困难,可依据以下方法自行处理。大量尸体的处理尽量不采用焚烧方法,以防污染大气引起人群吸入中毒。应集中处理,就地深坑掩埋。尸体要远离水源50m以上,以一层3cm-5cm厚的漂白粉一层尸体的方式,距地面2m以下深埋,防止对地下水和局部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对确认患有传染病病人的尸体,要在彻底消毒后用隔绝尸袋密封后运至开阔地焚烧。注意,工作人员应在焚烧点的上风方向避免吸入中毒。

沈同强 苏 毅

作者单位: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研部

分享: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门诊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