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年3月31日 澎湃新闻
作者:陈斯斯 李佳蔚
“回上海前我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把所有的队员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带回,现在终于实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郑军华表示。
这是全国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也是驰援武汉时间最久的医疗队,由上海52家医院的136名队员组成,入驻武汉支援金银潭医院。他们逆行而上,从除夕夜出发,历经68天奋战,3月31日终于启程回沪。
当日,除了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外,上海第二批、第六批、第七批、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以及来自上海市疾控中心、东方医院干细胞小分队以及社会办医机构、记者等总共700余人都将一起返沪。他们将被分成三组,陆续于当日下午搭乘三架飞机返沪。
这也是上海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返沪医疗队。早在3月18日、3月22日,已分别有73名、160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相继抵沪。
盼江河无恙、盼人间皆安。离别之际,他们相约来年武大看樱花、江汉路坐知音号、东湖坐缆车、司门口走长江大桥。
打了场抗疫持久战,把物资捐赠给了当地医院
“我们是在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启程,金银潭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相对重症病人较多,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我们对这一疾病的了解还不够,医疗物资存在紧张的情况,整个武汉笼罩在恐惧之中,当时还存在‘人等床’的情况,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甚至还出现了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这些都对我们早期救治工作带来了困难。”郑军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68天里,郑军华所在的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打赢了这场抗疫持久战。他看到了医护人员的坚持,也看到了武汉人民的支持。“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断地洗手消毒,手上的皮肤都有了深深的褶皱,因为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脸上都布满了难以消退的红色压痕,这里也没有护工和家属陪护,什么都需要护士来完成,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没有退缩。”
在金银潭医院,他们累计收治患者170例,累计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23例。累计治愈出院136例,总治愈率达80%,其中治愈重症和危重症患者89例,治愈率达72.35%。
就在返沪前,上海医疗队对物资、设备、耗材进行清点和移交。郑军华说,这些物资经过后方的同意,全部捐赠给了金银潭医院,希望为这里今后的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坚持写下66篇日记,感恩社会各界的爱心
在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里,还有一名被称为“日记女神”的查琼芳医生,她是来自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在武汉前线坚持写下了66篇日记。
她坦言:“写日记的初衷只是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后来发现日记可以缓解我的精神压力,让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也可以让在后方关心我们一线抗疫人员的家属、亲戚、朋友、同事、单位领导等放心,知道我们在前方很好,工作很顺利。”
在她的日记里,描写了医者仁心以及和谐医患关系,也让人看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以及来自上海大后方的温暖。
68天里,她感恩在金银潭医院工作的时间里,看到了身边“战友”们的坚持,看到了诸多默默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有开救护车的兼职理发师、凌晨接送医护人员回酒店的司机等,“生活不易,感谢他们在疫情为我们提供的服务。”
另外,她也要感恩上海,感恩医院,感恩那些为他们送来家乡美食的爱心企业。
“虽然援鄂医疗工作已经结束,但抗疫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回到上海,还有更大的仗要打。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全人类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它。”查琼芳表示。
临别前,在同济光谷院区抗疫纪念园种下友谊树
除了驻守在金银潭医院外,这一批返沪的医疗队员中还有驻守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上海医疗队员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方面表示,此次他们回来的医疗队员共有249名。包括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4名,而此前他们医院派出的第三批医疗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武昌方舱医院完成救治任务后,46名队员中也有26人留了下来,支援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病区的219名队员,而这一次他们将集体返沪。
让医疗队员们很感动的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病房楼下最近增加了一个小花园,花园入口大石碑上刻着:抗疫纪念园。园内新种上了17株樱花树,代表着在这里支援的17支国家医疗队。
“华山医疗队也在这里种下了友谊树,象征着两地友谊的樱花树会茁壮成长。”华山医院副院长、支援武汉医疗队总指挥马昕在临别前感慨:“我们会经常回来的,可能会带着我们的家人,那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在离开家人的那两个月里,我们在这里拼过命。”
同时支援武昌方舱医院和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医疗队员杨敏婕坦言:“有位方舱医院出院的病人,听到我们要回上海的消息,昨天还特地过来欢送我们,给我们送上周黑鸭,让我们非常感动。武汉也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了,非常亲切,希望明年能够再回武汉,来看看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看看我们的美丽的樱花。”
而支援金银潭医院的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徐斌则感慨:“在武汉,让我感动的医务人员太多了,更让我感动的是武汉人民,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让人动容,希望疫情结束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能够如此紧密,社会可能会更和谐。”
写下临别感言,“我们已将沉睡的武汉唤醒”
同样以整建制形式接管同济光谷院区一个重症病区的,是来自瑞金医院的第四批医疗队,136名队员也将于当日下午返沪。回忆当初的选择,医疗队员们一直记得领队、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的一句话:“没有生而勇敢,只是选择无畏”。
“50天前的夜晚,队员们驰援武汉,武汉街上空无一人,一片漆黑,万籁俱静,武汉这座城市就像睡着了。”胡伟国回忆,来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看不见高耸的黄鹤楼,听不见湍急的长江水,看见的只有垂危的重患,听见的只有急促的脚步。
50天里,他们全部负责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收治,总共收治90人,其中80人存在基础合并症的,如各种类型白血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帕金森病、晚期肺癌、阿尔兹海默症等,遇到的是新冠肺炎救治中最难啃的骨头。而该医疗队充分发挥了“组团式”的优势,以多学科的形式对每一例患者进行讨论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一批又一批重症病人出院回家,大家的心放心了。
临别之际,瑞金医院向医疗队员们征集抗疫感言。胡伟国写下一串文字:“黄鹤楼旁的樱花已经盛开,长江大桥下的船只开始来来往往,我们的早餐也有了武汉的热干面,大家看到太阳冉冉升起,我们已经将沉睡的武汉唤醒。”
而另一名来自医疗队员李菲卡的感言则是连连不断的感谢:“感谢同伴们给我冲破恐惧的勇气、体验战胜自己时的豁达,感谢伙伴们护我周全的尽心,也要感谢后方及时高效的支持、感谢武汉人民的英勇。最后要感谢病患们,感谢你们的理解、笑容,你们的肯定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共饮一江水、沪鄂两地亲!春风暖、樱花开,祝福祖国、感恩所有!”
“参加抗疫工作,是我一生中的骄傲”
此次700余名返沪的医疗队员们中,还包含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他们来自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医院和中医医院。
即将回家,中医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冯其茂感慨:“我们在武汉完成了救治任务,今天我们平平安安地把大家带回家,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零感染。”
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该院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2月15日出发前往武汉,与龙华医院的30名医疗队员共同接管了雷神山医院 C5病区。40多天里,他们在雷神山医院C5病区共收治114例病人,其中重症24例,危重2例。目前已有107位病人出院,实现了“零死亡”。“C5病区采用中医治疗,中医参与率达到100%,单纯使用中药占60.7%。”
来自龙华医院的急诊科主任、雷神山医院C5病区主任方邦江教授是一名湖北人,是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56岁。在抗疫期间,他忍受着腰腿伤等病痛,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严重时甚至需要靠轮椅行动。
“这次参加抗疫工作,是我一生中的骄傲。”他坦言:“在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感受,我在武汉读书、工作多年,我过去的同事、朋友很多在武汉一线,我回来不是想做什么英雄,就是想回来能为家乡的父老、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做点事情。我做了30多年的急诊科主任,长时间和感染、病毒作斗争,在临床和科研中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能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救治病人中,我觉得很光荣。”
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副领队、岳阳医院副院长李斌表示:“感谢在援鄂期间所有队员们不计得失、不畏艰苦、众志成城、齐心抗‘疫’,也感谢雷神山的患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医者的神圣职责,感谢前后方各级领导和同仁关爱和支持,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予的无私奉献!感谢家人给予我们爱的勇气和力量,能把每位队员健康、平安带回,是我最大的心愿!”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门诊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