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医院举办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中医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本论坛以“构建现代中医思维,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为主题,围绕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结合医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为研究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我院临床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校本部及兄弟院校共20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胡国华副院长为论坛致开幕辞。论坛邀请内经专家王庆其教授、温病学专家沈庆法教授和我院胡国华教授、余莉芳教授作名师报告,开阔研究生视野。市中医临床医学院的4位研究生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相关报告,探讨中医思维在临床中的实践与运用。我院李雁、周家俊、李毅平、刘毅、徐世芬、罗梅宏等6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所作的报告进行专家点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党委书记孙虹作闭幕辞,对研究生学习寄予殷切希望。
活动中,研究生们进行了激烈的头脑风暴和思维火花碰撞,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培养自身进取精神。学术创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名师报告
科教副院长胡国华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并作题为《中医的优势在思维——中西医学临床思维方法之比较》的精彩报告。胡院长围绕如何形成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展开论述,通过中西医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如何传承经典并创立新说等方面,指导中医研究生学习发展的专业性、方向性、研究性、继承性以及创新性。他提出要使中医学既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又不背离中医学自身的轨道,必须在继承发扬自身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勇于创新,建立现代中医系统论思维,令学生们深刻领悟中医的博大精深。
医院“余莉芳名中医工作室”余莉芳教授以《医路感悟》为题分享了从医45年来临床经历。她认为中医学是临床经验科学,无论是基础课程或是临床课程,均离不开临床实践,告诫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常运用,反复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逐渐掌握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余莉芳教授提倡立足临床、扎实基础、清晰病机,提倡药精灵变、西为中用,拓宽临床思路、顾及整体,强调医德医术并重。最后她带领全体研究生齐声宣读《大医精诚》,将论坛现场气氛达推向高潮!
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专业委员会顾问王庆其教授作题为《从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看中医学的学术优势》报告,内容包括当前医学面临的困惑、未来医学的发展优势与中医学的学术优势、从生物医学到生态医学、从群体治疗到个体治疗、从局部治疗到整体治疗、从形神分离到心身同治等。王教授认为运用《内经》理论,将治病升华到治人,从群体治疗到个体治疗,可以解释并解决当今医学面临的困惑。现场研究生兴趣盎然,争相提问,王教授一一作答,博得阵阵精彩掌声。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庆法教授以《漫谈中医临床思维》为题,详细阐述了中医思维的核心是临床思维,他认为学习中医,需要师古而不泥古;做好中医,需要博采众家之长;从事中医,需要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研究中医,需要掌握专业基础和专科技术;提高中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沈教授强调中医思维的基础是临床,提倡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组织临床病案讨论、开展中医经典医著选读、加强临床见习等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研究生报告
中医肿瘤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倪露露以《管窥<黄帝内经>指导思想对肺癌防治的指导意义》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她阅读经典的领悟。探讨由《内经》指导肺癌治疗的始末,包括肺癌成因、治疗原则、以及“治未病”学术思想。整个发言体现了经典传承是“经过诠释”才能不断由旧变新。
风湿科姚重华博士以自身学习工作经历为切入点,畅谈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和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他认为研究生应掌握中西医基本知识,注重临床实践、归纳临床症状,多阅读、综合中医各家论述,记录并分析临床有效方剂,多思考、触类旁通,建立自己的观点。
2009级硕士研究生张晓嫣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千金方》等经典中,围绕风湿病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展开论述,谈及如何从中医药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展示自己对风湿病中医诊疗思路的认识,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位、辨虚实,运用方药结合现代药理诊治风湿病。
2010级硕士研究生余清清认为中医临床思维包括辩证与辨病结合,用病、症、证结合的辩识思维来指导临床;三因制宜、天人合一,把人体置于“天地人一体”的大背景下考察生命活动的规律;从病例分析中“顿悟”;强化中医思维,温习传统文化,掌握中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