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在个体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搞清楚体质问题,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生命特征,而且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养生康复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目前中医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许多人都希望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门诊病人追问中医医师最多的问题也常常是“医生,我到底是哪种体质啊?”我们每个人的体质都禀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秉承父母的遗传信息,决定个体在后天的生长过程中要遵循某种既定的内在规律,这种特性在生命过程中不会轻易改变。一个人的基因型是恒定的,而体质的可变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生活条件、饮食结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都是影响因素,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
传统中医理论中,与“体质”最为相关的是《黄帝内经》关于“阴阳二十五人”说。“天地之间,太极分为阴阳,阴阳分为五行”,“六合之内,不离有五,人亦应之”。以木、火、土、金、水为五个主型,每个主型再划分为五个亚型,此阴阳二十五人,即二十五种体质类型,符合分类学方法的要求。
中医体质学说,经由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2009年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初步实现了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化、规范化,确立了统一、规范的体质分型系统。目前我院治未病中心开展的中医体质辨识,即以此规范作为参考标准之一。在未病之前,辨体质类型,通过中医综合调养,如运用中药调补、针刺、气功、按摩和传统健身运动,并配合调摄的独特方法,使体质得以纠正。
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了对证型的把握,相对于中医证型来说,体质更稳定也更简化。一方面,体质的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因,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特殊体质的疾病源于特定的体质基础。另一方面,体质决定着证候种类的倾向性,决定证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体质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对于普通病员而言,了解自己的中医体质即可把握宏观方向,而无须过分纠结于属于何种中医证型。
21世纪,新的健康医疗模式需要相应的医学理论,在重视个性化医疗的今天,中医体质学适应了从重视疾病的研究变为重视人体的研究的潮流。展望未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将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并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中医体质学说最终将应用于临床,实现体质易感疾病的预防及个体化诊疗的实施,为患者解除病痛。 ( 秦嫣 杜程昊 )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邮编:200071
电话:021-56639828
门诊地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电话:021-62588203
沪ICP备150100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20015号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